当前位置: 首页  >  镇雄新闻


新闻工作者只有深入基层才能讲好“镇雄故事”

2017-08-31 09:52     

罗 勇

舆论历来是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舆论与新闻关系密切。作为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新闻舆论工作自党成立起就肩负着神圣职责与光荣使命。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十分重视。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关注新闻舆论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3家中央新闻单位进行了实地调研,随后主持召开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在新华社调研时,习近平鼓励记者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并在讲话中提到,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新闻的主要来源就是基层人民群众的真实生活。作为一名长期生活和工作在一线的基层新闻工作者,笔者深感肩上的担子不轻。只有真正深入基层,把自己放在人民群众中,以群众的利益为主导,脚踏实地,向人民群众学习,在学习中将人民的地位放在最高处,才能采写出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报道。

基层其实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对于不同级别的媒体而言,对基层外延的理解可能会有所出入。不管怎样,只有深入更加“接地气”、更能和广大群众打成一堆的基层一线,才能占有天时、地利、人和等方面的优势,才能更轻松、更及时地采写出最新鲜、最真实的故事,把党的声音传播出去,把人民群众的呼声及时地反映上来。这就要求,全县新闻工作者必须经常深入基层一线、融入百姓,讲好一个个动人的“镇雄故事”。只要把“镇雄故事”讲好了,才能充当好县委、县政府与普通百姓沟通联系的桥梁,才能更好地为镇雄当前的脱贫攻坚工作鼓与呼、尽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

一、深入基层讲好“镇雄故事”,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前提条件

作为基层新闻工作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要讲的是什么样的“镇雄故事”?当然是能引人进取、催人奋进的“好故事”。全县新闻工作者要自觉肩负起引领社会舆论的重要职责,切实增强自身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准确把准时代脉搏、准确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并真正把这种导向意识落实在采写的新闻作品里。惟其如此,“镇雄故事”才有意义。

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必须扎实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坚持“党媒姓党”原则。要真正讲好“镇雄故事”,县级媒体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立场,坚定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坚定宣传中央重大工作部署,坚定宣传中央关于形势的重大分析判断,坚决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中央权威。要讲好“镇雄故事”,就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二是要尊重新闻事实。必须深入实际、深入现场,做到不夸大、不虚构、不捕风捉影、不以讹传讹,始终坚持以事实为依据,公正客观地报道基层一线的新闻人物及事件,才能讲好“镇雄故事”。三是遵守新闻操守。在深入基层采访的过程中,广大新闻工作者要牢记肩负的使命,严格遵守新闻操守。换言之,必须做到以下五个字。“勤”——要勤于调查研究,了解事实真相,实事求是,绝不能弄虚作假;“韧”——要有坚韧不拔、百折不挠、“愈挫愈勇”的意志和品质,坦然面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静”——要甘于寂寞,力戒浮躁,拒绝诱惑,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作为;“公”——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公心,有了“公心”,才能不以稿谋私,才能不乱编“故事”;“美”——要不懈追求大义之美、情感之美、理性之美与言辞之美,并在故事中予以呈现。

二、深入基层讲好“镇雄故事”,突出服务群众是重点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兰考考察调研时指出,为民服务,重在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作为全县广大新闻工作者,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关键是接好“地气”,写出带有泥土味的新闻稿件。在深入基层采访的过程中,要把宣传党的主张和服务群众结合起来,用广大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宣传报道,努力讲好“镇雄故事”。

一要“俯下身、察实情”。现场,是新闻故事的发生地,是故事细节的涵养地,是故事亮点的蕴藏地,是故事意义的隐匿地。要善于记录实实在在、真真切切、原汁原味、生生不息的现场新闻,设身处地去感知群众生活工作中的苦与乐,与报道对象同悲同喜、同甘共苦。二要“说实话、动真情”。要克服畏难情绪,经常深入基层、深入农村、深入企业、深入学校,去接触形形色色的采访对象,与干部群众沟通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干部群众最真诚的聆听者,分享干部群众生活和工作中的酸甜苦辣,用真实、自然、质朴的情感打动干部群众,做出有思想、有温暖、有品质的宣传报道,讲好受群众认可与欢迎的“镇雄故事”。三要“挖亮点,讲好事”。对于已经发现的新闻素材,要敢于实践、勇于探索,打破习惯思维和主观偏见的束缚,跳出素材看素材,不能只是将“故事”要素和现象简单罗列出来,而要通过认真分析,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巧,抽丝剥茧,由浅入深,从纷繁复杂的新闻素材中挖掘出“故事”亮点,按照新闻采写的方法和规律去进行认真加工和提升,将其打造成一个令人动容的“好故事”。

三、深入基层讲好“镇雄故事”,把握好新闻报道视角是关键环节

新闻报道视角,通常指的是对新闻报道角度的选择,是新闻记者对新闻事实的切入点或理解角度。在实践中,我们对新闻报道视角的理解往往会有所不同。根据记者对受众地位的不同态度,可以分为俯视、仰视、斜视和平视;根据预设受众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政府视角、专家视角(行业视角)、百姓视角(平民视角)和国外视角;根据报道内容涉及范围,可分为小视角和大视角。就深入基层讲好“镇雄故事”而言,记者可采用俯视或平视的角度进行深入采访,并兼顾百姓视角(平民视角),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如何才能把握好新闻报道视觉,这或许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笔者认为,以小见大,以点带面,不失为写好新闻、讲好“镇雄故事”的法宝之一。通过一个个小视觉、小镜头、小故事,生动形象地折射出基层干部群众的现状。采访中,要把视角向下,镜头朝下,通过真心诚意的采访,才能使最普通的“镇雄人”的生存状态和生活观念得以呈现,真实而立体地还原了“镇雄人”的日常状态,报道带来的一定是触碰到人心的真实感。微视角、小切口,往往才能发现更多更精彩的“镇雄故事”,讲述更精彩的“镇雄故事”。

四、深入基层讲好“镇雄故事”,借力新媒体的传播效能是方式方法

与传统媒体相比,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作为信息社会的产物,具有多媒体全方位信息传播、互动性强、小众传播、能进行全球信息传播、容量大、速度快、开放式信息传播平台等不少明显的优势。鉴于此,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只有主动借助微信、微博、客户端等新媒体的传播优势,把新闻报道做成开放式话题,吸引社会各界广泛主动参与到“镇雄故事”中来,使观众成为“镇雄故事”的直接推动力,增强新媒体的渗透力和影响力,从而掌握引导公众舆论的主动权,引发全社会的共鸣。

五、深入基层讲好“镇雄故事”,加强新闻队伍建设是首要任务

讲好“故事”的前提,首先得知道这个“故事”的情节,其次要懂得如何讲述才更吸引人,这就要求我们掌握一定的技巧。而要全面、系统地掌握这些技巧,广大新闻工作者就必须加强学习。换言之,就是必须切实加强新闻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新闻队伍的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才能为讲好“镇雄故事”、传播“镇雄”正能量写出更加贴近镇雄实际、反映社情民意的新闻报道。

加强新闻队伍建设,必须扎实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通过组织学习相关政治理论,努力提高新闻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要通过各种形式,组织全县新闻工作者深入系统地学习党在各个阶段的理论成果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全面系统地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要求新闻队伍时时关注政治文明、经济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发展动态及亮点。只有这样,新闻工作者在深入基层前才能筹备更广泛、更丰富、更具体的新闻线索和素材,在深入基层的过程中才能掌握更准确、更深入、更鲜活的“镇雄故事”并写出优秀的新闻作品。二是组织学习相关业务知识,努力提高新闻队伍的业务水平。要引导广大新闻工作者运用科学正确的学习方法,采取集中学、自己学等方式,充分利用闲暇时间,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地多阅读新闻理论书籍,认真借鉴媒体上好新闻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并多向领导、同志、群众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刻苦钻研新闻理论及相关业务知识,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切实做到学以致用、学为所用。通过不断学习,深化思想认识,更新工作观念,从而创新工作思路,适应新时期新闻工作的需要。三是要遵守职业道德,努力提高新闻队伍的人格魅力。要要求新闻工作者认真遵守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新闻记者的人格魅力在新闻采访中有相当的公信力,因此新闻记者在工作中要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要敬业乐业、甘于奉献。“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一名记者如果没有足够的人格魅力,就不可能讲好“镇雄故事”。

决胜脱贫攻坚,新闻工作者不能缺席。在这场输不起的战役中,全县广大新闻工作者只有不断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才能采写出更加具备乡土气息的新闻稿件,才能讲好一个个精彩的“镇雄故事”。

 

责编:温清华 审核:陈 鑫

 

县内新闻:

媒体镇雄:

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