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领导讲话


凝心聚力谋发展 乘势而上求跨越 为全面谱写镇雄跨越发展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2011-07-01 18:00     

(2011年6月16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在中国共产党90华诞即将来临的大喜日子,在全县上下齐心协力奏响“十二五”发展旋律的重要时刻,中国共产党镇雄县第十一次代表大会隆重召开了。大会的主要任务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总结县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的各项工作,确定今后5年全县工作的目标任务,选举产生新一届县委和县纪委,动员全县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各族人民,继往开来,砥砺奋进,为全面谱写镇雄跨越发展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镇雄县第十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一、克难攻坚、负重拼搏,县第十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县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在中共昭通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县委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深化县情认识,不断完善发展思路,以空前的力度打基础,以务实的举措建产业,以发展的成效惠民生,以坚定的态度强改革,大力维护社会稳定,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圆满完成了县第十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思路更加完善。丰富发展思路、明晰发展目标,是我们五年来一以贯之的执政方略。五年来,县委立足县情实际、着眼长远发展、把握时代脉搏,相继提出了“三个三分之一”和“123456”发展思路。“十一五”前期,在“三个三分之一”发展思路的引领下,我县迈出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有力步伐。“十一五”后期,县委顺应时代新变化、发展新要求、群众新期盼,适时提出了“123456”发展思路。即: 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一个主题,抓住“转变发展方式和体制机制转换”两个关键,建设“煤电化、生物资源开发、劳务输出”三大基地,打牢“交通、水利、电力、城镇建设”四个基础,实施“工业强县、科教兴县、依法治县、开放活县和可持续发展”五大战略,发展“煤炭、化工、电力、建材、生物资源开发和以劳务输出为主的服务业”六大产业,力争将镇雄打造成为“云南重要的煤电化生产基地”,“集重工、商贸为一体,滇东北独具特色的现代化中等生态山地城市”,“西南经济联动轴,对内开放的重要门户”。“123456”发展思路,是对“三个三分之一”发展思路的丰富和发展,必将继续成为引领镇雄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行动纲领。
(二)经济快速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提升综合实力,是我们五年来坚持不懈的执政目标。五年来,全县经济逆势上扬,连年加速。一是经济总量显著提升。2010年,全县GDP完成53.05亿元,是“十五”末的1.82倍,年均增长12.7%,比“十一五”预定目标高出2.7个百分点。二是产业结构明显优化。2010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7.7:37.2:35.1,与“十五”末的43.9:17.4:38.7相比,二产比重大幅提升19.8个百分点,实现了经济发展由一产主导型向二产主导型的历史性转变。三是农业经济稳步发展。2010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23.79亿元,是“十五”末的1.33倍,年均增长5.8%;粮食总产量达到38.53万吨,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28.2万人,实现务工总收入28亿元。四是工业经济迅猛增长。2010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3.28亿元,是“十五”末的4.37倍,年均增长34.3%;工业增加值完成16.4亿元,是“十五”末的4.37倍,年均增长28.7%。五是投资规模大幅增加。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2.17亿元,是“十五”末的7.17倍,年均增长48.2%;五年累计完成投资110.3亿元,是“十五”期间17.47亿元的6.31倍,年均投入22.06亿元。六是财政金融高位运行。2010年,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9.73亿元,是“十五”末的9.18倍,年均增长55.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26.19亿元,是“十五”末的4.48倍,年均增长34.98%;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70.75亿元,是“十五”末的4.35倍,年均增长34.16%;各项贷款余额为35.24亿元,是“十五”末的3.81倍,年均增长30.64%;财政、金融支撑保障能力明显增强。七是消费市场繁荣活跃。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6.8亿元,是“十五”末的2.71倍,年均增长22%。
(三)民生极大改善。坚持以人为本、保障改善民生,是我们五年来始终如一的执政理念。五年来,全县各项民生保障能力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不断提高。一是城乡居民收入有新提高。2010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0747元,是“十五”末的1.69倍,年均增长11.1%;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2482元,是“十五”末的2.06倍,年均增长15.6%。二是创业就业工作有新起色。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加强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5年共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9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26.53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三是教育质量有新提升。“两基”工作顺利通过国检,“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教育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教育管理不断加强,教育质量稳步提升,2010年高考上线率达89.79%,比“十五”末上升44.19个百分点。四是公共卫生服务有新保障。大力加强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制度不断健全,地方病、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扎实推进,妇幼保健工作效果明显,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和卫生监督执法力度不断加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得到妥善处置。五是社会保障体系有新健全。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低保工作有序开展,社会福利、优抚安置、慈善和残疾人事业全面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事务管理更加规范。六是人口和计生工作有新突破。坚持不懈挤水分、求实效;创新思路建机制、严奖惩;竭尽全力增投入、强保障,全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渐入正轨。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计划生育率大幅提升。七是扶贫开发工作有新成效。以基本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为目标,以贫困村为主战场,大力实施产业扶贫,深入开展“百千万帮扶工程”,扎实推进整村推进、异地搬迁、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农村危房改造和连片开发等项目建设,5年累计减少贫困人口19.36万人,扶贫工作成效明显。八是宣传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有新进展。电视外宣连续四年保持全市县区第一,2010年进入全省县级外宣四强;《镇雄》、《赤水魂》、《鸡鸣诗苑》等县办刊物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提升;以“农村数字电影”、“农家文化大院”、“农家书屋”为载体的农村文化惠民工程深入推进;以“文明单位”、“文明村”、“十星文明户”等为抓手的“文明细胞工程”扎实开展;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网络初步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力度加大,全县宣传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迈出新步伐。同时,广电、科技、环保、气象、防灾减灾等其他社会事业统筹协调发展。
(四)社会和谐稳定。推进民主政治、构建和谐环境,是我们五年来持之以恒的执政追求。五年来,全县政治稳定、社会和谐。一是民主政治建设稳步推进。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人事任免职能切实强化,政府依法行政、科学决策和服务发展的能力不断提高,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作用进一步增强,统战工作机制更加健全,工、青、妇和工商联、老促会等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有效发挥,民族宗教工作成效明显,全县各民族、各阶层、各社会团体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二是社会管理成效显著。重教育,“三五”依法治县、“五五”普法工作全面落实;重机制,县、乡、村三级人民调解组织网络不断完善,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预警机制不断健全;重惩治,“法轮功”、“门徒会”等邪教组织受到严厉打击,“两抢一盗”、重大刑事犯罪、毒品犯罪和经济领域违法犯罪行为得到有效遏制;重难点,各种突发性、群体性事件预防处置有力,“上昭、赴昆、进京”等越级上访现象有所减少,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切实加强,非政府组织管理更加规范,平安校园创建卓有成效;重统筹,公安系统公正廉洁执法有力提升,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成效明显,审判机关审判职能全面发挥。三是安全生产工作有效落实。认真落实“一岗双责”、黄牌警告和行政问责等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推进煤矿安全“霹雳行动”,着力强化道路交通、烟花爆竹、非煤矿山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严厉查处各种非法生产经营行为和安全生产瞒报事故,及时处置并全力遏制各种安全生产事故,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得到切实保障。四是党管武装工作明显加强。成功组建了100人的民兵应急分队,抢险救灾、维稳处突能力明显提升;县人武部全面建设达标考核工作顺利通过省军区验收,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切实加强。
(五)改革不断深化。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发展活力,是我们五年来锲而不舍的执政探索。五年来,全县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开放水平全面提高。一是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切实巩固,农民负担大幅减轻;乡镇机构改革有序推进,顺利完成了7个乡镇的撤并,积极探索乡镇上划站所管理新机制,行政效能明显提高;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林业产业健康发展。同时,教育、文化、卫生、供销、粮食等系统的改革也全面推进,农村发展活力明显增强。二是行政体制改革进程加快。县政府机构改革进展顺利,行政审批程序逐步精简,电子政务全面推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明显加强;扎实推进依法行政,“四项制度”深入实施,政务信息公开全面实行,行政监察和行风政风建设切实加强,行政行为不断规范。三是财政金融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乡财县管乡用”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卓有成效,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明显提高;“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全面实行,农村集体财务管理更加规范;金融管理体制改革有序推进,投融资管理体制改革初见成效,成功组建了县开投公司,财政金融的支撑服务作用切实加强。四是开放水平明显提高。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开放搞活中小企业,非公经济蓬勃发展。“十一五”期间,正式引进招商项目80个,协议引资573亿元,实际到位资金近百亿元;非公经济加速发展,2010年,全县私营企业增至523户,个体工商户增至7537户,非公经济完成增加值21.1亿元,占全县GDP的比重达到39.7%,实现税收3亿元。
(六)党建切实加强。强化党的建设、夯实基层堡垒,是我们五年来坚定不移的执政举措。五年来,党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日益凸显。一是思想建设成效明显。保持党的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三个一”主题实践活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及“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以理论中心组学习、时代前沿知识讲座和“在线学习”为载体,不断加强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和宗旨观念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宗旨意识更加牢固,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二是组织建设不断加强。乡镇党委、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圆满结束,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全面改善,“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全面推开,“四点三线”党建示范长廊建设有效推进,各级党组织凝聚人心、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选人用人机制不断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迈出新步伐,一大批埋头干事、不事张扬、勤政廉政、实绩突出的干部得到提拔重用,干部队伍结构更加优化,县委选人用人的公信度不断提高。党员发展力度不断加大,党员空白村民小组全面消除;党员管理方式不断创新,外出务工党员项目化管理积极推进,被省委列为党建工作的先进典型。三是制度建设渐趋完善。认真坚持民主集中制,深入开展交心谈心活动,不断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各级领导班子民主意识、大局意识和纪律意识不断增强;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学习机制,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镇雄县干部人事管理暂行规定》等制度,干部人事管理更加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四是作风建设切实强化。以优化发展环境为目的,以实行领导干部挂钩联系基层和各项重点工作制度为切入点,大力开展行风政风民主评议,严格落实“四项制度”,全面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工作和生活作风建设,全县干部总体心齐气顺、务实进取,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五是廉政建设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渐趋完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一岗双责”意识明显增强;医药购销、教育收费、农资补贴等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整治,党风廉政建设在惩治腐败与保护干部并举并重中强势推进。5年来,共立案查处244件409人,为56名受到失实举报的干部澄清了事实。全县发展环境风清气正,干事创业氛围浓厚。
过去的5年,是我县思想大解放、发展活力更加强劲的5年,是我县经济大发展、综合实力明显提升的5年,是我县民生大改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的5年,是我县基础大改观、发展后劲明显增强的5年,是我县党建大加强、基层基础不断夯实的5年。5年的实践、5年的探索、5年的拼搏,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做好镇雄各项工作、加快镇雄发展进程,必须坚定不移地继承和发扬以下一些基本经验:第一,加快镇雄发展步伐,立足县情、完善思路、明确目标是基础;第二,激发镇雄发展活力,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是前提;第三,提高镇雄发展质量,依托资源、调整结构、转变方式是重点;第四,解决镇雄发展难题,做强二产、并举“三化”、加强“四基”是关键;第五,树立镇雄良好形象,改进作风、优化服务、全面推介是抓手;第六,推进镇雄和谐进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改善民生是根本;第七,实现镇雄跨越发展,强化党建、固本强基、永葆先进是保障。
回顾5年来艰辛的奋斗历程,回顾5年来不凡的实践探索,我们未曾在成绩面前骄傲自满,更从未在困难面前犹豫徘徊。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更清楚地看到发展前进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一是人均经济水平低,产业结构不合理。2010年,全县人均生产总值、人均消费水平、人均财政收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等发展指标均居全省全市后列;一产不强,二产不优,三产不活。特别是以原煤经济为主的工业经济发展水平低,“煤电化”一体化产业格局尚未形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繁重。二是基础设施脆弱,瓶颈制约突出。公路等级化率不高,主通道不畅,区位优势难以发挥。水利化程度、农网覆盖率和城镇化率均远远低于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压力巨大。三是社会建设欠账大,民生改善任务重。教育、卫生、文化、科技等社会事业发展现状均与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期盼存在不小差距;全县贫困人口绝对数占全省、全市贫困人口的比例仍然较大,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的现状还没有根本改变。四是队伍建设有差距,软环境建设有待加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现象局部存在,漠视群众利益的官僚主义,热衷于跑关系、走后门的机会主义和好人主义、个人主义、利己主义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这些问题,必须下决心予以解决。
各位代表、同志们,5年的奋斗历程,我们在无情的自然灾害面前彰显了执政为民、民生至上的为民情怀,我们在严峻的金融危机考验之下凸显了危中寻机、危中求进的机遇意识,我们在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前展现了迎难而上、负重进取的拼搏精神。5年的成绩来之不易,5年的发展振奋人心。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县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齐心协力、苦拼实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共镇雄县委,向所有为镇雄发展进步做出贡献的同志们,向所有关心支持镇雄建设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二、凝心聚力、乘势而上,全力推进镇雄经济社会发展新进程
今后五年,是我县全面落实“十二五”规划,全力实现产业结构大调整、发展方式大转变的关键五年,也是我县真正实现经济大跨越、产业大发展、基础大改观、民生大改善、党建大加强的重要五年,我们必须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责任感和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凝心聚力谋发展、乘势而上求跨越,全力推进镇雄经济社会发展新进程。
今后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中央、省、市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主题,以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体制机制转换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先导,以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为根本任务,以增投资、扩总量、强产业、创特色、控人口为主要支撑,坚持对外开放与自主发展、创新发展、统筹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全面推进镇雄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总体要求是:紧紧围绕“123456”发展思路,继续突出“打基础、建产业、惠民生、强改革、重党建”等重点,全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争取实现从“人口大县、经济小县、财政穷县、基础弱县、资源富县”到“综合实力强县”的转变,为镇雄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主要奋斗目标是:到2015年,全县生产总值突破100亿元,力争达到130亿元,年均增长16%以上;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20:51:29;财政总收入达39亿元以上(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8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0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6800元,年均增长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5000元,年均增长15%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五年累计下降15%左右。
要实现上述奋斗目标,必须重点落实好以下措施:
(一)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主线,巩固发展农业经济。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现实需要。必须坚定不移地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扩大农业产业规模、延长农业产业链条为抓手,千方百计巩固发展农业经济,确保到“十二五”末,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突破40亿元,年均增幅10%以上。一是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县级财政每年投入农业产业建设资金2000万元,大力巩固发展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确保到“十二五”末,粮烟畜等传统优势产业优势不减: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1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突破50万吨;马铃薯种植面积达70万亩,总产量达80万吨;稳定烤烟种植面积,提升烤烟种植水平,确保烟叶产值达2.6亿元以上;实现畜牧业总产值25亿元。各类新兴特色产业发展迅猛:以核桃、木漆、竹子为主的150万亩林产业建设初见成效,以天麻、魔芋、蚕桑为主的16万亩特色产业规模扩大,新兴特色产业成为镇雄农业经济新的增长极。农业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在扶持壮大现有县内农业龙头企业的同时,以更加开放的视野、更加优质的服务,引进发展一批实力雄厚的知名企业,初步形成“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重点引进生猪屠宰、肉食品加工居全国前列的中国500强企业南京雨润集团,建成全省重要、昭通最大的肉食品加工基地;引进年产3万吨马铃薯淀粉的知名企业香港威力集团,建成全省重要的马铃薯商品生产基地;引进台湾鑫源集团,大力发展绿色生态有机茶加工产业。加大推进天麻、魔芋、蚕桑、竹子、核桃、木漆等生物资源开发力度,不断高起点引进精深加工企业,带动全县农业龙头企业大发展,促进全县农业产业化进程大提速。二是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农村现代化水平。要狠抓中低产田地及林地改造,扎实推进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建设,不断提高土地产出效益。同时,多方争取支持,不断加大投入,全力推进农村水、电、路、气、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努力确保群众出行方便、用水用电安全、使用能源清洁、住房基本保障,各种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三是紧扣“四基”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县级财政不断加大投入,整合撬动其他扶贫资金和民间资本,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紧紧围绕“基础产业大发展、基础设施大改善、基本素质大提高、基层组织大加强”的“四基”要求,大力巩固好“三点一线”新农村建设成果,强势推进“连片开发”及特色重点集镇建设工作,精心打造一批极具典型带动作用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同时,进一步紧扣“四基”要求,创新扶贫方式,加速整乡整村推进、农村危房改造、茅草房改造、扶贫安居工程建设进程,加大扶贫到户贷款工作力度,加快国家级革命老区县申报步伐,努力完成19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目标。四是发挥人力优势,打造劳务输出基地。认真落实技能培训、信息采集、维权服务三大措施,强化技能培训,搭建信息平台,发展订单劳务,实施有序输出,加强维权服务,力争5年累计培训农村劳动力12.5万人次以上,转移输出150万人次以上,完成务工工资性收入150亿元以上,务工纯收入70亿元以上,确保全县劳务输出产业实现“质”的飞跃。
(二)以推进新型工业化为抓手,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强势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是镇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经济跨越的战略抉择。必须依托全县丰富的资源优势,在产业培育上下功夫,在园区建设上求突破,在招商引资上谋新篇,确保到“十二五”末,全县工业总产值达150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达70亿元以上,税费收入达30亿元以上,全县工业经济占整个国民经济的比重达50%以上。一是抓产业,夯实工业发展基础。着力培育煤炭、电力、化工、建材、生物资源开发五大工业产业,努力构建主业突出、结构合理的新型工业化体系。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县原煤年产量达2000万吨、实现产值100亿元以上,洗精煤达1000万吨、在原煤基础上增值30亿元以上;电力装机容量达250万千瓦,实现电力产值40亿元以上、税费收入4亿元以上;建成一期煤制烯烃30万吨项目、年产值达40亿元,生产页岩气10亿立方米、年产值达30亿元;再上一条120万吨以上的水泥生产线,形成年产200万吨以上水泥的规模,实现产值8亿元,税收8000万元以上;生物资源开发产业初见成效,实现产值25亿元以上。二是抓招商,壮大工业经济总量。抓住东部产业转移重要机遇,紧扣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结合实际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充分发挥的大中型企业,力争“十二五”末主营业收入超亿元企业达15家、超10亿元企业达2家、超20亿元企业达3家,工业经济总量明显壮大。三是抓项目,盘活工业发展资源。要策划、包装、储备、推介好重点项目,以中心项目带动边缘项目,以重点项目带动次要项目,形成“项目催生项目、项目吸引项目、项目推动项目”的良好态势。全力推进项目落地建设进程,确保到“十二五”末,“煤电化”一体化项目基地基本建成,以煤制烯烃为代表的煤化工、硫化工、天然气化工项目初见成效,以水泥、石材为代表的建材项目初具规模,以生猪、马铃薯、竹笋、魔芋、蚕桑、有机茶等为代表的生物资源开发项目成效凸显。四是抓园区,打造工业发展平台。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产业互补、特色鲜明”的建设方针,每年投入园区建设资金1000万元以上,加快推进“一园五片”工业园区建设。确保到“十二五”末,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00亿元,工业增加值50亿元以上,税费10亿元以上,成为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工业聚集效应强的云南省煤电煤化特色工业园区。五是抓管理,优化工业发展环境。坚持开展工业经济运行分析,着力抓好工业经济运行监测,随时发现并及时解决工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严格落实县委、县政府出台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精简审批程序,拓宽融资渠道,兑现优惠政策,提高服务水平,在全县形成亲商、稳商、安商、富商的良好环境。
(三)以推进城镇化进程为载体,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是实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统筹发展的有效载体。必须坚持示范引领,注重点面结合,统筹打造“城镇村落一体化、山水田园一幅画”的城乡一体化新格局,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县城镇建设投资达50亿元以上,城镇化率达到30%,县城城区面积新增6平方公里以上,县城人口规模达20万人,集镇人口规模达25万人。一是科学制定规划,引领城乡统筹发展。要牢固树立“规划即法”的思想,坚决执行县乡总规和配套规划,抓好村庄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组织建设,努力形成以县城为“龙头”、重点特色集镇为支撑、乡村集镇为基础、村庄建设为补充的城镇发展格局。二是加快城镇建设,带动城乡统筹发展。扎实推进县城新老城区同步化、中心城市和乡镇集镇一体化进程,确保启动一片、建成一片,不断提升城镇品位。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广开门路、用活政策,从单纯依靠政府投入转变为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激活民资,以地生财、整合资源的多元投入体制。要加快新区主干道和医院、学校、敬老院、廉租房、公租房、商品房、商业中心、公园、绿地、水体、体育馆、建材城、汽车城等项目建设,力争把新区建设成为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功能齐备的“生态新区”。要积极探索老城区拆旧建新、盘活资源等可行办法,不断完善老城区功能,确保老城区商业贸易更加繁荣、历史文化更加厚重、人文风情更加浓郁、发展空间更加广阔,品位形象明显提升。每年投入建设资金2000万元以上,加快推进9个重点特色集镇建设,分步实施其他集镇建设,确保全县小集镇特色鲜明、品位高雅、聚集带动能力强。三是强化城镇管理,保障城乡统筹发展。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户籍管理和土地使用制度。在政策权限范围内,逐步放宽农民进城入镇的准入条件,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促进人口合理有序流动,不断提高城镇化率。要强化城镇居民的思想、道德、文化、法制教育,引导他们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全面提升城镇居民综合素质和文化水平。要加大城镇秩序和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彻底消除脏、乱、差现象,实现从突击整治向长效管理转变,达到建管并重、特色永驻、功能持续发挥的目的。
(四)以增强发展后劲为目标,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是镇雄破解发展瓶颈、增强发展后劲的关键环节。必须通过积极争取财政投资、银企融资、招商引资和吸纳民资等办法,继续加大投资力度,扩张投资规模,力争固定资产投资5年累计达400亿元以上,年均增幅达25%以上。一是突出抓好交通建设。在全面完成镇威、镇凤二级公路和通乡油路建设任务的基础上,力争启动并完成镇牛二级公路、镇毕高速公路、镇以快捷通道建设任务;全力推进通达工程和通村油路建设,着力推动农村客运站点建设,力争每个乡镇至少建成1个规范的客运站点;协助搞好成贵高速铁路和隆黄铁路镇雄段建设工作,积极争取昭攀丽铁路过境镇雄并设站,适时启动镇雄支线机场前期工作,确保“十二五”期间交通建设投资达150亿元,基本形成“铁、公、机”立体交通网络,充分发挥“一县连三省”的区位优势。二是全力推进水利建设。认真实施好中低产田地改造、农村人饮安全工程、山区“五小水利”工程、灌区配套建设、中小河流治理、烟水配套工程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项目;全面建成胡家山水库工程,切实搞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扎实推进坝口河、苏木、场坝水库等重点骨干水源工程建设。确保“十二五”期间水利建设投资达30亿元,水利化程度达35%以上,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三是大力加快电力建设。在确保华电500千伏输出工程年内完工的同时,加快启动华电二期工程建设,快速推进白水江梯级电站开发进程,积极配合做好溪洛渡至广东同塔双回直流输电工程镇雄段建设;尽快实施并着力确保五德、赤水源和县城等6个110千伏变电站建成投入使用;加快推进煤炭产业发展重点片区煤矿双回路建设工程;尽快实施12个35千伏变电站建设。努力确保“十二五”期间电力建设投资达30亿元,农网覆盖率达90%以上。同时,大力推动文体、广电、教育、卫生等其他领域基础设施建设。
(五)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目的,全面发展社会事业。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真实体现,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不动摇。继续加大教育投入,深化教育改革,巩固提高基础教育,扩大高中教育规模,积极发展职业教育,支持发展民办教育,重视促进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在巩固“两基”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完成县城标准化完中和芒部、以勒3所新办高中建设,在城区新增公办和民办高中及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各1所,确保高中毛入学率达60%以上,民办学校在校生规模占全县学生总数的3%以上,基本形成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共同发展的办学格局。二是健全医疗卫生保障体系不松劲。积极稳妥地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巩固完善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管理制度,强化疾病预防和控制工作,加快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做好县医院迁建项目和以以勒镇为重点的乡镇中心卫生院扩建工作,努力实现人民群众“病有所医”目标。三是强化就业服务不放松。以创业促进就业,以就业促进增收,强化资金投入、技能培训和落实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等就业举措,支持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积极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村剩余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做好退役军人就业安置工作,努力解决就业群体“就业难”问题。四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懈怠。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指导方针,努力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深化城镇企业职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提升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服务水平,完善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健全城乡困难群众救助体系,加快福利事业社会化进程,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五是强势推进计生工作不松懈。牢固树立“抓人口控制就是抓经济发展”的理念,坚决克服松劲麻痹、消极厌战思想,多措并举、克难攻坚,着力强化医学监护和“一放二扎”,狠抓流动人口管理,强化社会抚养费征收,坚决遏制违法多孩生育,健全完善考核机制,严格执行“一票否决”,全力确保“十二五”末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2‰以内,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及早步入良性发展的健康轨道。六是强化精神文明建设不含糊。坚持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统筹抓好内宣、外宣工作,不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全面提升镇雄良好形象;扎实推进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继续抓好农家文化大院、农家书屋建设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完成“赤水源艺术团”组建工作,挖掘老区红色文化、民族传统文化潜力,打造“赤水源”文化品牌;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抓好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发展壮大全县旅游产业,大力提升文化产业在三产中的比重。
(六)以创新社会管理为依托,加快和谐镇雄建设进程。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完善社会管理体系,是实现镇雄经济跨越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必然前提。一是大力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积极支持人大、政协依法依章履行职能,不断提高政府行政效能。着力抓好统一战线工作,全面落实民族宗教政策,努力发挥群团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参与经济社会建设的积极性。着力强化党管武装工作,切实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工作,大力巩固和谐的军政军民关系。二是切实强化社会管理创新。以全面实施“四五”依法治县、“六五”普法为契机,深入推进“平安镇雄”、“法治镇雄”创建,切实强化政法综治维稳各项工作,着力营造和谐稳定的良好氛围。以深入开展“大接访、大下访”活动为切入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健全完善信访工作机制,畅通群众诉求渠道,不断密切党群政群干群关系。以全面实现“三降两升一加强一确保”为目标,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突发性事件,严厉打击“两抢一盗”、重大刑事犯罪、毒品犯罪等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坚决取缔“法轮功”、“门徒会”等邪教组织,切实加强网吧管理和网络舆情分析研判,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以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的管理为重点,不断健全完善人口管理网络,提高社会管理成效。以规范引导各类非政府组织参与经济社会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三是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健全安全生产监管机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严厉查处安全生产瞒报事故,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七)以激发发展活力为动力,努力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是全面激发镇雄发展活力的必然选择。必须摈弃一切杂念,不争论、不徘徊,坚定不移地推进各项改革,力争非公经济在2015年实现增加值35亿元。一是深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放宽政策、改善环境、优化服务,大力扶持非公有制经济上规模、上档次,提高非公经济总量,优化非公经济结构,提升非公经济质量;全面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加大银政、银企合作力度,争取恢复镇雄工商银行,新建富滇银行分行和3到5个小额信贷公司,鼓励各商业银行和保险机构积极创新服务手段,不断提高金融支撑服务能力;继续加大投融资体制改革力度,充分利用好县开投公司融资平台,积极支持鼓励担保公司建设,健全融资、担保、信用三个服务体系,形成政府、银行、企业、担保机构四位一体的融资新模式。二是加快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积极探索农村房屋产权制度改革,有效增强农民的融资和发展能力;积极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制度改革,鼓励农民在依法自愿的基础上流转土地经营权,发展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切实巩固粮食、供销体制改革成果,着力加快推进“万村千乡”和“乡村流通”工程,建成县级物流配送中心,畅通农产品和农用物资流通渠道;巩固利用林权主体改革成果,扎实抓好配套改革,促进林产业持续发展;全面完成农村电力体制改革和小型水利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三是积极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在全面完成县政府机构改革任务的基础上,扎实抓好乡镇机构改革,进一步理顺权责关系,规范机构设置,强化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深入实施“四项制度”,不断简化和规范行政审批,全力提升行政效能;继续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大财政资金监管力度,着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四是稳步推进社会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公益事业市场化改革,促进公益事业可持续发展;扎实做好新一轮事业单位改革,全面实行聘用制和绩效工资制,进一步增强事业单位发展活力;以全面实施中小学校长公开选拔制度为切入点,不断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继续深化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有效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医疗卫生问题;加速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以组建“赤水源艺术团”为突破口,扶优壮大文化产业;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探索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逐步打破城乡统筹发展的户籍瓶颈。五是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坚定不移地实施“开放活县”战略,全面落实我县已出台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不断增强投资吸引力;全力创新招商方式,拓宽招商领域,争取新招商引资开发一批前景好、污染小、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项目,确保“十二五”期间新增招商引资额度突破100亿元,新招项目履约率达80%,实际到位资金突破200亿元。
三、创先争优,固本强基,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实现镇雄富民强县跨越发展目标,关键在党,关键在干部。必须坚定不移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大力提升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和纪律保障。
(一)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着力加强思想建设。学习提升素质,思想引领行动。必须把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作为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性修养的重要途径。一要强化学习。要以坚持和完善“三会一课”、理论中心组学习和党员集中学习日制度为抓手,以党员领导干部在线学习、时代前沿知识讲座和集中培训为主要形式,以党的基本理论、创新成果为主要内容,扎实抓好理论武装工作,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和理论素质。二要抓好载体。要以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为目的,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学习杨善洲暨“十万党员进农家、万名干部下基层”等活动为载体,用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丰富理论,确保党员干部在各类主题实践活动中不断加强党性锻炼、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宗旨意识。
(二)以干部队伍建设为重点,着力加强组织建设。管理激发活力,组织凝聚力量。必须把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作为党员干部成长锻炼、彰显先进的有效载体。一要强化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要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健全完善干部培养、培训和选拔任用机制,健全落实好行之有效的干部选任提名制度、记实制度及竞争性选拔干部制度,确保选人用人渠道不断拓宽,选人用人质量不断提高,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能力突出、作风务实、群众公认的党员领导干部队伍。要进一步加大党员发展力度,健全落实党员考核评议机制,不断壮大党员队伍、优化党员结构、增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进一步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制度,继续加大对老党员、贫困党员的关怀和帮扶力度,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二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要巩固推广外出务工党员项目化管理成果,加大在产业链、行业协会中建立党组织的工作力度,不断扩大党组织覆盖面。以深化“三级联创”活动和“四点三线”党建示范长廊建设为契机,以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为抓手,扎实抓好基层党建各项工作,全力打造“五个好”和“四一流”先进基层党组织,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示范带动和战斗堡垒作用。深入开展城乡党组织对口帮带活动,构建城乡党建工作新格局。
(三)以彰显党内民主为重点,着力加强制度建设。民主增进合力,制度强化保障。必须把加强党的制度建设,作为彰显党内民主、推动工作落实的关键环节。一要不断完善党内工作机制。要以认真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为基本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各项党内决策、监督和评议制度,最大限度地保障广大党员干部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确保各级党组织运行规范、决策民主,战斗力、凝聚力和创新力明显增强。二要切实强化制度执行力。要大力整合组织、纪检、监察和督查等部门的资源和力量,形成上下联动、横向配合、多方参与、齐抓共管的联合督查督办机制,推动已经出台的全县县直部门和乡镇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镇雄县干部人事管理暂行规定》和《镇雄县科级干部工作记实办法(试行)》等制度全面落实,不断健全落实“述职述廉”、“个人重大事项报告”等制度,确保党内各项制度的执行力和约束力不断增强。
(四)以密切党群关系为重点,着力加强作风建设。作风体现素养,行为彰显形象。必须把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作为党员干部牢记宗旨意识、端正行为习惯的重要举措。一要强化思想作风建设。以深入开展各种学习实践主题活动为契机,以“三会一课”和民主生活会为载体,全面加强价值观念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宗旨意识教育,确保广大党员干部首先在思想上能够经受得住权力、金钱、名利和美色的考验和诱惑,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良好的行为操守取信于民。二要强化生活作风建设。要健全和完善党内监督、行政监督、民主监督、舆论监督、社会监督和家庭监督相结合的监督体系,不断完善生活作风管理制度和约束机制,确保广大党员干部成为情趣高雅、品位高尚、行为端庄的示范者,以此赢取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三要强化工作作风建设。要以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以全面落实领导干部“三联系两深入”及挂钩帮扶基层和困难群众制度为载体,不断完善各种考核奖惩激励机制,全力强化党员干部工作作风建设,确保广大党员干部俯下身子、心贴群众,多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用“务实、为民、清廉”的作风彰显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五)以完善惩防体系为重点,着力加强廉政建设。腐败动摇根基,廉洁顺应民心。必须把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作为永葆党的肌体健康和青春活力的有力保障。一要加强教育,筑牢拒腐防线。要以全面贯彻落实《廉政准则》为契机,及时分析总结县内外有关腐败案件的共性特征,创新廉政教育形式,丰富廉政教育内容,适时开展警示教育和岗位廉政教育,用鲜活的事例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牢正确的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和政绩观,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二要健全制度,夯实廉政基础。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不断完善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诫勉谈话、函询、质询、罢免或撤换等制度,全面推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廉政承诺制、行政执法责任制,建立健全反腐倡廉长效机制,努力夯实廉政勤政的基础。三要强化监督,堵住腐败漏洞。要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监督体系,加强对干部作风、重大项目实施、惠农资金落实等关键环节的监督,强化对扩大内需专项资金、重大投资项目资金和义教经费等大额资金的审计,坚决堵住各种违纪违法现象多发易发领域的腐败漏洞。四要严肃查处,增强惩治功能。健全反腐败协调工作机制,坚决查处以权谋私、钱权交易、贪污受贿等违纪违法行为,严厉打击侵占挪用新农合、城乡低保等强农惠农资金行为,严肃查处和坚决纠正不作为和乱作为的行为,全力整治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的突出问题,坚决查处诬告陷害案件,确保查办案件的惩戒功能充分发挥。
各位代表、同志们,发展蓝图鼓舞人心,前进号角催人奋进。推进镇雄大发展、大跨越,是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共产党员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是百万镇雄人民翘首期盼的共同梦想。让我们在中共昭通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拼搏、励精图治,开拓创新、积极而为,以更加饱满奔放的热情,更加昂扬向上的斗志,更加务实进取的作风,为全面谱写镇雄跨越发展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县内新闻:

媒体镇雄:

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