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快递  >  为您服务


切勿!——为嘴伤身尝野蕈

2014-07-01 15:37     

近些年,我县辖区内每年都出现野生蕈中毒事件,政府高度重视,发布警惕野生蕈中毒预警,张贴宣传画,发放宣传册、页等,目的在于提醒公民不要食用不认识或易混淆的野生蕈,防止误食中毒。我县夏季至秋初,气温不低,雨水充沛,较适合野生蕈生长。气候适宜的一年,野生蕈生长又快又多,采蕈的村民用竹篮提着五颜六色的野生蕈,沿街叫卖,唤醒了吃客们馋嘴的品鲜欲望。

我国已知的食用蕈有300多种,毒蕈100多种,其中剧毒的有10多种,普通居民难以辨认,依靠经验不可靠,专业人士也需要特定的实验室才能鉴定毒蕈,其成分十分复杂,毒性不同,中毒后的症状也不相同。临床上大致分为5个类型。胃肠型:潜伏期30分钟至6小时,有恶心、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神经精神型:潜伏期10分钟至2小时,除胃肠道症状外,还有流涎、流泪,严重者出现幻觉、精神错乱等。溶血型:潜伏期6至12小时,会出现急性贫血、黄疸、肝脾肿大,血红蛋白尿。脏器损害型:潜伏期10至24小时,临床上分潜伏期、胃肠期、假愈期、内脏损害期和恢复期。应特别提醒要注意假愈期,此时病人无任何症状,但毒素正在侵害肝肾,病情严重可致死亡。光敏性皮炎型:潜伏期约24小时,与光接触部位皮肤肿胀,指尖剧痛,指甲根部出血,嘴唇肿胀外翻。凡食用野生蕈10分钟至6小时出现头昏、呕吐、烦躁、妄语、幻听、幻觉等症状,首先考虑是否中毒,野生蕈中毒,如抢救不及时,死亡率可达60%-80%。

采摘或购买野生蕈,要挑选自己非常熟悉并认识的,以前食用过的;食用野生蕈一定要炒透、炒熟,每次最好只吃一个品种;控制进食量,不要连续食用;食野生蕈时不宜喝酒。

夏秋季是各种野生蕈生长成熟的旺季,也是误食野生蕈中毒的高发季节!


温馨提示:慎防野生蕈中毒!

一旦误食毒蕈中毒,必须立即采用催吐、洗胃、解毒等方法,及时尽早尽快护送到就近的医疗机构救治。


附:“蕈”与“菌”的区别

蕈(xùn),高等菌类。生长在树林里或草地上。地下部分叫菌丝,能从土壤里或朽木里吸收养料。地上部分由帽状的菌盖和杆状的菌柄构成,菌盖能产生孢子,是繁殖器官。种类很多,有的可以吃,如香菇,有的有毒,如毒蝇蕈。

菌(jūn),低等植物的一大类,不开花,没有茎和叶子,不含叶绿素,种类很多,如细菌、真菌等。

县内新闻:

媒体镇雄:

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