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盐津县城通往盐井镇芭蕉村的公路,九转十八弯。
在这条尚未竣工的盘山公路上,一辆满载乘客的中巴车低吼着盘旋而上,向着山顶的“昭通市云药规范化种植重楼科普示范基地”进发。路边落差较大的悬崖,令人不寒而栗。
这是7月23日,省农科院驻木卓镇新农队带领木卓的10多户农民外出,首站考察盐津重楼种植情况。
盐津重楼
今年,省农科院继续派出1名处级干部和6名科级及以下干部进驻木卓。上半年,新农队走访村民小组102个、农户160多户次、结对帮扶联系户18户,先后形成了年度扶贫计划、帮扶建议报告、产业调研报告和项目实施方案并获省农科院采纳。
扶贫工作的核心,是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土地产值和农民收入。围绕这个核心,新农队发挥品种、技术和人才优势,上半年为木卓镇争取到3000公斤黄精苗、3万株党参苗、500公斤乌天麻、500公斤云当归、10余个蔬菜品种、4个马铃薯良种、100个标准蜂箱和1台天麻烘干设备,同时由刘大会博士领衔,对农民展开天麻种植、蜜蜂养殖技术培训,帮助农民发展特色产业。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抽象的理论培训,加上视野的局限性,导致木卓镇的特色农业发展并没有收到预期效果。为了打通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新农队决定带领农户外出开阔视野,全面激发农户创业热情。
昭阳半夏
七月的盐津县盐井镇芭蕉村幺姑坝,漫山遍野一片绿色。在苍翠欲滴的树林中、竹林间,散布着一片片重楼苗。尽管已经倒苗,但齐刷刷的苗杆,彰显着经营者已经掌握成熟的技术,特色种植丰收在望。看到这种发展态势,尽管已经将近7个小时没有进食,但到此参观的木卓农民显然极为兴奋,缠住经营者问这问那。
位于昭阳区苏甲乡苏甲村的“半夏GAP特色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是木卓农民考察的第二站。尽管始建于今年三八节、距今仅仅4个多月,但近3000亩的土地上,有序分布着半夏园、当归园、黄精园、重楼园、白芨园、金银花园。地上生长态势极好的药苗,地下发育状况极好的种子,以及与日本、韩国、美国客商签订的大订单,令木卓农民心花怒放,感叹于经营者的大手笔、大气魄。
天麻分析实验室
从储藏、冲洗、蒸制、整形、烘干、包装等加工生产线到分析实验室的全面建成,表明入驻昭阳区工业园区的昭通小草坝天麻产业有限公司业已完成升级工作,集原料加工、产品研发和市场营销为一体,食用、保健、药品并举的天麻产业开发体系正在形成。在第三站,该公司的脱胎换骨之举,让木卓的天麻种植大户看到了自身的不足和奋斗方向。
走出去,开眼界,换思想;回到家,勤研习,求突破。三天考察结束后返程,木卓的特色种植户各自有了创业打算。在他们的面前,创业之路豁然开朗。而摆在省农科院新农队面前的,是一条仍然需要继续走下去的扶贫之路。在这条路上,他们考虑把木卓农民扶上马、送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