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寒蝉凄切,冷雨初歇的深秋,走进镇雄,仍是一片生机:座座水库碧波荡漾,白鹭点点;片片农田渠成网、沟相连、路相通。广阔的田野上,勤劳的村民在田间劳作,纵横交错的沟渠流水潺潺,滋润田畴。这不是图画,是我县大兴农田水利建设展开的田园优美画卷。
“把农田水利建设与发展现代农业、治理生态环境、建设新农村相结合,以农田水利建设为基础,带动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县域经济全面发展。”“十二五”以来,我县紧紧围绕这一发展思路,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作为惠民行动和民生工程,积极争取资金项目,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能力、改变了农村面貌,谱写了我县水利发展新篇章。
抓安全饮水,全县60.4万人喝上了放心水。由于历史欠账大,到“十一五”末,我县仍有近60余万人饮水问题没有得到解决。2011年以来,我县强势推进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到2013年底,全县先后投资2.6亿元,建成自流引水工程1582件,建成水池4732个,增加蓄水10.7万立方米,修建水窖1206个、水处理设施7座,修建爱心水窖2000口,解决了28个乡镇185个村1681个村民组60.4万人饮水问题。在实施饮水安全工程中,我县根据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突破行政区划制约,合理选择饮水安全工程的类型,科学制订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使农村饮水安全规划与新农村建设规划、城镇建设规划相衔接,采取板块推进、合理布局的办法,优先解决水质性缺水,如农村集镇、居民聚居点、农村学校等地点的群众饮水困难问题。同时,注重抓好农村饮水工程的建后管理,引入市场机制,积极探索承包、租赁、拍卖等多种经营管理模式,加强管理,构建长效机制,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广大群众长期受益。
抓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打牢农业发展基础。我县坚持把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农业增收的重要保障来抓,科学规划,加大投入,多上快上,大力实施重点水源工程建设、水库除险加固、河堤治理、小农水、土保持、水生态保护、基本口粮田建设、中低产田改造等工程,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抵御水旱灾害,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2011年至2013年,全县完成水利投资8.08亿元,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3.6万亩,有效灌溉保证率达28.73%,比“十一五”末增加9.15个百分点;治理土地2.97万亩,新增耕地近2000亩,完成基本口粮田建设近3000亩,中低产田改造4.3万亩,累计建成高稳产农田达20万亩。
“十二五”期间,我县还坚持把治理水土流失作为治水兴县的重要措施,以改善生态环境为目标,以小流域治理为单元,进一步加强重点区域及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水土流失防治,推进生态脆弱地区水生态修复,加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力争基本建成水资源合理利用和高效利用体系、防洪减灾体系、水资源保护和河流健康体系,基本满足全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水利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