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频道一  >  脱贫攻坚


漫漫扶贫路 古邦换新颜

2015-02-02 11:17     

一株株茁壮成长的果树、一片片麦浪翻滚的麦田、一个个绿树环绕的村庄……走进乡村各地,一幅幅喜人的画卷,昭示着这里贫穷落后的面貌正快速改变。

日新月异、沧海桑田的背后,是县委、县政府坚持大开发、大发展带动大扶贫的巨大成就,是省农科院挂钩扶贫我县的累累硕果,是省农科院干部职工真情帮扶的感人故事……

历史篇

我县是滇东北一方古老的热土,是省第一人口大县,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总人口156万人,按照新的扶贫标准,贫困人口还有42.23万人。

贫困根子在发展滞后、发展不充分。历届县委、县政府坚持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战略,以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加快消除贫困、建设富裕文明幸福美丽新镇雄为总目标,团结带领百万干部群众克难攻坚,负重进取,全县基础设施大改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提升,农村贫困人口逐年减少。2013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96.4亿元,同比增长16%,比2010年增长81.7%;农民人均纯收入4496元,同比增长20.3%,比2010年增长81%。

镇雄的扶贫开发历来都不是孤军作战。2002年,是全县人民不会忘记的特殊年份。2002年,省农科院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定点挂钩扶贫我县,担负起具有历史意义的扶贫开发重任。

从此,省农科院把帮扶我县作为分内工作,明确了以产业为依托,以科技为先导,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推动贫困地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建设的帮扶思路,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倾注了大量精力、财力和物力,成为全县扶贫开发的重要力量。

从此,省农科院党政领导、干部职工成了普通的镇雄人,长年活跃在我县的贫困乡村,他们翻山越岭、走村串户,与我县干部群众同甘共苦,和衷共济,理思路、抓项目,创建示范样板、开展技术培训,为我县新农村建设和贫困群众增收致富付出了大量心血和智慧。

真情篇

2002年至今的12年,省农科院先后派出20人到我县担任科技副乡镇长或新农村指导员,辗转亨地、中屯、木卓三个乡镇,他们动真情、献爱心,办实事、解难事,创造了一个个增收的奇迹,留下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12年,苍穹一瞬。先进理念、科学技术、创新精神、扎实作风在镇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让穷乡僻壤焕发勃勃生机,粮食产量“十连增”,我县成为全国产粮大县。

12年,芳华永驻。真心帮扶、真情帮扶,改变的是全县干部群众的观念,改变的是全县贫穷落后的面貌,永远不变的是省农科院干部职工与老区人民的深情厚谊……

12年里,下驻干部和科技人员带领群众整地、播种、施肥……实施了小麦、玉米、油菜、蚕桑、蔬菜等科技示范推广面积49200余亩,实现经济效益528.7万元;协助完成木漆种植3606亩,核桃补植补造10000亩、竹子248亩,在镇威路、苍寒路等公路沿线打造5733亩核桃连片种植样板;引进17个优良品种,打造优质玉米丰产栽培、“特色马铃薯之乡”和“万亩油菜长廊”示范区。

12年里,全县第一座蚕种催青室在中屯建立,蚕农“家门口”即可补催青,蚁蚕孵化率和蚕茧产量大幅提升;发放能繁母猪800头,商品仔猪4600头,建成4个养殖小区;经过4年扶持的头屯野猪养殖场,已成为全省最大的野猪养殖场。

12年里,扶贫与扶智相结合,全院职工捐款捐物,为中小学购置教学设备;给贫困群众、孤寡老人赠送生活用品2000余件、种子肥料16000余斤,救助贫困学生143人;培训村民4000余人,帮助他们掌握2至3门的致富技术;发放科普资料3000余份、科普光碟200多张……

前景篇

试种的大马士革玫瑰、奶油草莓等长势喜人,福祥乌天麻专业合作社的天麻产业快速发展……木卓镇特色产业发展掀开了新的一页。

木卓镇的变化,是省农科院科技扶贫、产业扶贫的一个缩影,也是省农科院扶贫方式的一种创新。

转战木卓后,省农科院着力培植“一村一品”:在银屏村,帮助种植李子、花椒等经济林木,滇黄金、白芨等中药材,扶持养蜂农户;在茶卓村,帮助建成百亩优质玉米“云瑞88”的集中示范区;在墨黑村,加大对福祥乌天麻专业合作社的技术支持……目前,该镇的养蜂户已达110多户,户均年纯收入达20000多元。

12年慢慢扶贫路,省农科院的先进理念、先进技术给力我县发展,助推全县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化进程,已打造的150万亩核桃、竹子、木漆三大林产业,必将成为我县脱贫致富的重要支撑。

发展无止境。我县正规划建设大生物、大能源、大制造、大服务四个百亿元大产业,全县干部群众深信,有省农科院的帮助,我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大有希望,与全省全市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大有希望!

县内新闻:

媒体镇雄:

专题报道: